道德经-第四十九章
- 阅读
- 2024-05-26
- 113热度
- 0评论
原文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
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
无为而无不为。
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译文
追求学问,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多;追求大“道”,才智一天比一天减少;
减少再减少,一直达到“无为”的美妙境界。
无所作为,却往往能做到事事可为。
治理天下要经常保持清静,不要肆意妄为。如果肆意妄为,就无法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。
解读
- 为学:非泛指,应该指的是儒家礼学的那一套东西,如论语中的“博学于文,约之于礼”。
- 为道:让所做的事情体现天道。减少过多的知识和经验对我们智慧的遮蔽,把人为的因素彻底拿干净,生命实践一定要暗合天道。
老子对儒家的这套是持否定态度,认为这就属于典型的“有为”,这种方法用于人生修养与治国管理,没有益处。认为这样的“学”违背了大“道”的本意,违背了真知的属性,应该越少越好。
老子认为正确的选择是,应该为“道”而不为“学”。一旦跳出“为学”的误区(怪圈),那么就可以自然而然找到认知的方向,进入“无为”的理想境界,即“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”。
无为不是不做事,只是不人为(伪、造作)地做事。人为的因素来自我们特定的目标,执着的愿望。减少过多的知识和经验对我们智慧的遮蔽,把人为的因素彻底拿干净,生命实践一定要暗合天道。
当在执着的做一件事情最终没有效果时,可以尝试跳出来,越人为反倒可能物及必反,不加以干扰,顺应自然生长,或许事半功倍。在管理团队时,可不用凡事亲历亲为,别设置太多条条框框,少些人为干预。
小结:无为而无不为